谷歌chrome调试工具的使用

im, 无色
im, 无色
im, 无色
919
文章
0
评论
2019年7月1日13:17:54 评论 1,616

端工作者在调试优化网页结构时经常会用到开发者工具,本文就简单介绍下chrome当中开发者工具的使用。

  • 工具的打开:1、点击右键,然后选择检查。2、Chrome的工具中找到更多工具--开发者工具。3、快捷方式: Ctrl+Shift+I。4、直接按F12。打开后我们看到如下界面:谷歌chrome调试工具的使用
  • Elements标签页这个就是查看、编辑页面上的元素,包括HTML和CSS。左侧就是对页面HTML结构的查看与编辑,你可以直接在某个元素上双击修改元素的属性, 或者你点右键选"Edit as Html"直接对元素的HTML进行编辑,或者删除某个元素,所有的修改都会即时在页面上得到呈现。
    你还可以对某个元素进行监听,在JS对元素的属性或者HTML进行修改的时候,直接触发断点,跳转到对改元素进行修改的JS代码处。
    谷歌chrome调试工具的使用
    Elements标签页的右侧可以对元素的CSS进行查看与编辑修改:
    谷歌chrome调试工具的使用

    Elements标签页的右侧可以对元素的CSS进行查看与编辑修改,你还可以通过这里看到各CSS选择器设置的CSS 的覆盖情况:
    下面可以看到元素占的空间情况(宽、高、Padding、Margin神马的):
    谷歌chrome调试工具的使用

    谷歌chrome调试工具的使用

    注意到上面的Properties没有?这个很有用哦,可以让你看到元素具有的方法与属性,比查API手册要方便得多哦(要注意某些方法和属性在IE、FireFox等其他浏览器下面的支持情况哦)。

  • Resources标签页
    Resources标签页可以查看到请求的资源情况,包括CSS、JS、图片等的内容,同时还可以查看到存储相关的如Cookies、HTML5的Database和LocalStore等,你可以对存储的内容编辑和删除。
    这里的CSS文件有一个好玩的特性,你可以直接修改CSS文件,并且修改即时生效哦:谷歌chrome调试工具的使用
  • Network标签页
    谷歌chrome调试工具的使用
    Network标签页对于分析网站请求的网络情况、查看某一请求的请求头和响应头还有响应内容很有用,特别是在查看Ajax类请求的时候,非常有帮助。注意是在你打开Chrome开发者工具后发起的请求,才会在这里显示的哦。点击左侧某一个具体去请求URL,可以看到该请求的详细HTTP请求情况:谷歌chrome调试工具的使用
  • Timeline标签页
    注意这个Timeline的标签页不是指网络请求的时间响应情况哦(这个在Network标签页里查看),这个Timeline指的JS执行时间、页面元素渲染时间:
    谷歌chrome调试工具的使用
    点击左上角的Record就可以开始录制页面上执行的内容。
  • Profiles标签页
    这个主要是做性能优化的,包括查看CPU执行时间与内存占用:谷歌chrome调试工具的使用
  • Audits标签页
    对于优化前端页面、加速网页加载速度很有用谷歌chrome调试工具的使用
    它会告诉你如何优化页面,告诉你应该合并CSS,JS,应该明确图片的大小,以及某个css文件中unused CSS的百分比等。谷歌chrome调试工具的使用
  • Console标签页
    这个除了查看错误信息、打印调试信息(console.log())、写一些测试脚本以外,还可以当作Javascript API查看用。例如我想查看console都有哪些方法和属性,我可以直接在Console中输入"console"并执行:
    谷歌chrome调试工具的使用
im, 无色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年7月1日13:17:54
盘点:11个受欢迎的谷歌Chrome扩展程序 Chrome插件

盘点:11个受欢迎的谷歌Chrome扩展程序

谷歌Chrome有很多令人惊讶的插件,但是你需要先通过浏览器扩展来定制体验。由于Chrome应用商店里有超过18万个选项,对于你来说这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。 幸运的是,通过查看其他人正在使用的程序,可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